稳预期 强信心 系列谈
广州日报评论员 谭敏
金融监管总局、国家发展改革委15日联合召开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动员部署视频会议,提出抓紧建立健全工作机制,核心是在区县层面建立工作专班,搭建起银企精准对接的桥梁。
建立健全相关机制,为解决当前小微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题提供有效助力,不仅体现了国家对小微企业发展的高度重视,更是稳定宏观经济、促进就业和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。
众所周知,小微企业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就业“蓄水池”和社会“稳定器”的重要作用。可是,小微企业也是市场生态链中的最薄弱环节,融资难、融资贵一直是小微企业发展的瓶颈所在。小微企业就如同毛细血管,倘若供血不足,势必影响肌体的健康运行。近年来,在加大宏观调控力度、减税降费、推动普惠金融建设等一系列政策助力下,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持续下降,民营经济活力与动力显著提升,小微企业融资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。但是,数据显示,近七成小微企业有信贷需求,其中仅20%左右企业可以获得银行贷款支持,小微企业发展仍面临着很大的融资压力。
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,重在找准堵点卡点。有人曾指出,小微企业融资有“五缺”:间接融资缺信用、直接融资缺市场、融资担保缺背书、金融服务缺配套、金融科技缺数据,一语道出小微企业融资难之症结所在。在传统信贷模式下,银企信息不对称,收益和风险不对称,加之我国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及市场化应用仍不完善,无法充分发挥数据要素作用,导致普惠金融力有不逮。而直接融资市场,存在上市门槛较高、流动性不足、风险容忍度较低等问题,支持小微企业作用有限。说到底,就是企业需求与市场供给的不匹配。而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的核心,就是要联合多方力量,打通供需不平衡的堵点卡点,搭建银企精准对接的桥梁,推动各种助企惠企政策落到实处,实打实地缓解小微企业的融资压力。
尽快推动机制落地见效,实现惠企红利,首先要健全融资服务体系。这包括完善融资担保、信用评价、风险防控等机制,为小微企业提供更加便捷、高效的融资服务。新机制将在区县层面建立政府、金融机构、担保机构等多方参与的工作平台,通过信息共享、风险分担等方式,提高小微企业贷款可获得性,确保低成本信贷资金能直达基层。
其次,要健全监督评估机制。不仅要通过开展“千企万户大走访”活动,深入园区、社区、乡村,全面精准摸排融资需求,更要同时调查小微企业的满意度,定期对融资服务的质量和效率进行评估,及时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优化,保证政策和企业体感无“温差”。
“图难于其易,为大于其细。”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、融资贵任重道远,还需各方协同,既重当前又重长远,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力度,完善资本市场提高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比重,让小微企业不断壮大、枝繁叶茂。
郑重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,与本站立场无关。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